300呎窒息倒數
關於300呎窒息倒數
看點1:不可能的拯救任務搬上大銀幕 零氧氣下潛水員深海奇蹟生存30分鐘
《300呎窒息倒數》改編自2012年奇蹟般的真實海底災難事件,兩名經驗豐富的深海潛水員在深海中奮力營救被困在數百呎海底的隊友的任務。2012年9月19日,3人為一組的飽和潛水員坐船到北海更換深海中的喉管。在300呎深的海底中,潛水員單靠身上連接著主船的供氧氣帶生存。在惡劣風暴中,主船突然發生定位系統故障,導致船隻在海浪中無定向漂流。此時,身處深海的一名潛水員的供氧氣帶被設施卡著。潛水員頓成整艘大船的錨,最終供氧氣帶被扯斷。潛水員被困在冰冷的深海黑暗中,在沒有氧氣之下竟然繼續生存了驚人的30分鐘,並被鍥而不捨的另外兩位隊友救出。
編導亞歷士柏金遜(Alex Parkinson)表示,這電影要傳達的是人類精神的堅韌力量以及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導演也強調:「這驚心動魄的海底災難,至今仍令人難以置信他究竟是如何倖存下來的。」
看點2:卡士強勁 活地夏里遜X劉思慕X芬高里 被戲中的人性光輝打動
金像級男星《毒魔》系列活地夏里遜(Woody Harrelson)一聽到這個真人真事後,決心要參與電影,他回憶道:「當得知這個故事後,我就決定要參與了,不僅因為這是一部極具緊張感的真實事件,更因為它承載了人性、希望與堅毅等價值觀,讓我有一種使命必須要成為其中一員。」劉思慕(Simu Liu)形容:「我對這個真實故事感到難以置信,也被『飽和潛水』(Saturation Diving)這個領域所震驚,這完全超出了我的認知範圍,無法想像當時的真實事件主角是如何背負巨大的壓力驚險度過難關的,當觀眾在看電影時,絕對會感受到強烈的空間壓迫而屏住呼吸。」
而在電影中飾演因意外受困在海底的芬高里(Finn Cole)也分享:「我本來就對潛水很感興趣,能夠參與這部電影的演出令我感到非常興奮,也對真實事件中的人物非常敬佩,這樣動人的故事,值得搬上大銀幕讓更多人看見人性的堅毅。」
看點3:真實場景拍攝 重現深海與水下世界
《300呎窒息倒數》於真實事件發生的地方北海開拍,不論是海面上的波濤洶湧或是壯闊,都是真實畫面,而為了模擬出深海的黑暗氛圍,劇組亦利用大型水槽搭建出類比深海的拍攝環境,並進行夜間拍攝以還原海底神秘。導演亞歷士柏金遜形容拍攝《300呎窒息倒數》是一次「震撼的拍攝」,他說:「因為劇情發生在完全黑暗的海底,我們選擇夜間作業來模擬真實光線環境,演員要戴上沉重的飽和潛水頭盔,並承受水壓、供氧設備、通訊線路等多重束縛。攝影師與技術團隊也要在水下協調燈光、錄音與機器運作,稍有閃失就得重新來過。」
電影中的海底空間有限且危險,劇組透過精心設計的畫面來展現這種無法逃脫的束縛。水下拍攝和實景中的逼真燈光使用,讓觀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潛水員在被困深海中的緊張氛圍。而電影的攝影師運用了動態攝影技巧來強化場景中的緊迫感,讓每一個鏡頭都充滿強烈的心理壓迫。這些視覺設計不僅使觀眾在劇情上保持高度緊張,也在視覺上達到了極致的沉浸感。劉思慕表示,「這場海底生死救援不但曲折離奇,還展現了人性的勇氣與堅毅,非常適合現在社會氛圍,而拍攝過程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看點4:空間感與壓迫感的視覺呈現
為了在大銀幕上真實還原潛水員執行任務的極端環境,導演亞歷士柏金遜攜手《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美術設計Grant Montgomery,打造出與實際潛水艙等比例的場景,讓演員親身體驗這項近乎極限的挑戰。劉思慕驚嘆:「無法想像真實的潛水員必須在這樣狹小的艙內生活一個月,毫無隱私,加上密閉的環境壓迫感,雖然這一切發生在水下,但更像是一場太空任務,潛水比太空艙還要具生存挑戰!」
活地夏里遜透露拍攝期間最具挑戰性的部分,莫過於長時間困在狹小的潛水鐘內取景。他笑說:「我可以代表思慕和芬高里發言,我們當時都想著——能不能讓潛水鐘大一點點?哪怕只是幾吋也好!」他進一步形容:「空間真的非常狹窄,中間還有個大洞,我們只能擠在洞周圍僅約1.5呎的空隙裡,真的非常難受。有好幾次,我真心希望自己不用再回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