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
關於石門
第60屆台灣金馬獎大獎「最佳劇情片」,同時獲「最佳剪輯」獎,引發廣大關注。這部電影由黃驥和大塚龍治共同執導,講述二十歲的林森是意外懷孕的大學生,是想從事高薪兼職的「小雨」,也是打算回老家生下孩子、替母償債的「銀芳」。臨盆在即,前路茫茫。《笨鳥》夫妻檔導演黃驥、大塚龍治與演員姚紅貴再攜手,推出「女性三部曲」終章,納入疫情語境,延續對女性隱祕內在與真切經驗的關顧,寫實凝望中國零工經濟下,歷經扭曲社會百態的小人物。
「女性三部曲」描繪女性獨有的身體經驗,如墮胎疼痛、初次性經驗的痛、乳房痛、產子痛。導演以電影的形式整理和再現,探索身體對心理的影響。在《石門》中,林森的乳房痛是根據導演黃驥生孩子後的真實感受而呈現的,當她聽到其他小孩哭聲時,乳房會感到脹痛。黃驥後來學會了直接表達自己哪裡痛。她認為,不表達這些疼痛只會造成大家的理解障礙,就像築起了一道石牆。基於這個理由,《石門》為了真實展現主角在懷胎十個月期間的身心感受變化,也就真的就拍攝了十個月;雖然演員姚紅貴並非真正懷孕,但黃驥會與她分享自己的經驗,特別是麻木疲憊的感覺,希望從這個角度真實呈現女性和生育之間的關係。
故事背景設置在中國南方的湖南長沙,這座「新一線城市」展示了城鄉結合的都市奇觀,也是支撐中國經濟躍升的重要註腳。故事中的角色,如希望販賣卵子的林森和其他女性,都渴望著更好的生活,夢想著住進高樓,但卻只能被困在狹小陳舊的公寓中。這部電影聚焦於年輕女性的生活狀態,導演們前往一所大學進行資料蒐集,發現女廁牆上貼滿了代孕的廣告,於是他們直接打電話去了解情況。他們也發現因為當時剛推出的新款 iPhone 價格較高,所以有些女孩為了購買手機而去賣卵。
儘管《石門》贏得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但在此前,這部電影在入圍的五部電影中也是個別和孤
立的存在。首先,它以日本電影身分報名金馬獎,題材卻是中國內地的年輕人生活狀態。再者,整部電影的拍攝幾乎可以被稱為家庭式的製作。這在被工業化和娛樂化的亞洲影視環境中是難以想像的,這麼少人人的攝製團隊甚至可能打破了該獎項的歷史紀錄。
導演黃驥不僅擔任了導演,還兼任製片、美術,和場景經理;而大塚龍治則兼任攝影、燈光、美術,和錄音的指導;再加上一位一位現場錄音師。在一些較為複雜的場景中,會有多一位副導演和兩位美術人員的幫助,但基本上整個團隊只有三人。至於演員,全都是素人。
這種小規模,一人身兼多職的製作方式使得《石門》與眾不同,在金馬獎的舞臺上提出了新的電影製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