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
觀眾影評
這片的英文譯名很貼切 - Dead To Rights
我讀中學時期的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可揀選古代史及近代史來選讀,我怕讀到近代史的戰爭,如八國聯軍之役及南京大屠殺等戰事,選了古代史來讀,會考也考古代史部分。
我讀中學時段是1970年初,當時日本造船業已是世界第一位。
1980年中期我第一次到日本旅行,那時日本已有子彈火車。而在看一個博物館,日本第一個火車頭,竟是中國送的,當時中國的火車仍未電器化。
我們買了Rail Pass 火車遊日本的城市,沿途市容整齊,洗手間也清潔,我對日本戰後火速的發展,十分驚訝。
今次的電影反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軍國主義的殘酷,殺人如宰殺雞鴨。
歷史書好像記載南京大屠殺死了十萬人,電影說是30萬人。
其實戰爭不止在1937年發生於中日,現今以巴衝突,戰爭中死亡、受傷及餓死的巴勒基坦人也為數不少。
盼望以巴衝突及俄烏戰事,早日結束。
漢奸比日本軍國主義更無恥,台灣張纯如因瞭解南京大屠殺而患上嚴重憂鬱症而自殺,十分傷感。
這種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電影,確實通過強化對日本的負面歷史記憶,對中國人的情感產生影響,明白呢套電影完全符合國情。但呢種影響在兒童教育層面肯定有一定的間接作用。
學齡前/小學生嘅認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尚未完全成熟。呢種包含強烈的視覺衝擊或情感化敘事嘅電影,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負面印象。例如,以前就有研究(《Media Violence and Children》,2020),暴露於暴力或悲傷的媒體內容讓兒童對特定群體產生刻板印象或恐懼情緒。加上中國的電影分級制度不如西方嚴格,所以孩子可能通過家庭觀影、學校組織或網絡平台接觸到這類電影。若父母或教師未提供充分的解釋或引導,孩子可能將電影中的日軍形象直接投射到當代日本人身上,從而形成對日本的負面刻板印象。
我自己是完全不建議比未成年孩子直接觀看這類題材的電影,或者需要在觀影後進行充分解釋。培養自己仔女媒體素養教育至關重要,教孩子分辨歷史與現實,鼓勵佢哋通過閱讀或旅行了解當代日本的多元性仲好啦。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NAAx7-vd9p/?igsh=MTNocjgzcTY5b2V1dg==
因《南京照相館》與南京大屠殺歷史有關,中國互聯網上充斥 著對日本的仇恨留言。有些網民表達和所謂主流愛國情緒不同 的思考,在網上會受到圍攻,甚至受到檢舉。
一些小孩子觀影後仇日的表現則讓人擔心。
8月2日,安徽一位媽媽上傳了自己孩子用各種工具猛砸中國地 圖上日本的影片,媽媽稱僅僅給孩子看了點《南京照相館》的 片段。
有影片顯示,一個小女孩在看完電影後哭著說,「要把日本人都 殺了。」
有網民在上發帖說,「看了幾個小孩看完電影《南京照相館》 之後或哭泣、或咬牙切齒或想殺光日本人的影片,哎,心中感 到悲涼。並不否認日本侵華是巨大的罪行,不僅僅是它,任何 侵略和屠戮都應該被痛恨和譴責。被他們(中共)一代又一代 地愚弄著,難道不能從自己這一代斷開嗎?!」
河南一名9歲男孩因觀看《南京照相館》憤而撕毀長期珍藏的日 本動漫卡片。
繼去年6月在蘇州發生持刀傷人事件、去年9月在深圳發生一名 10歲日本男孩被刺身亡事件後,今年7月31日,一名日本母親在 蘇州地鐵站領著孩子行走時遭到類似石頭的硬物攻擊,導致日 本母親受傷。外界認為,一連串事件,明顯都和中共政府推行 的反日仇恨教育和宣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