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馬時刻

醉馬時刻 電影資料

醉馬時刻 (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電影海報
分享

這是一部有複雜政治和血腥歷史背景的電影,但導演巴曼戈巴第卻沒有把它拍成一部政治電影。相反地,他用一個小故事,描述一個家庭裡的孤兒們,如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下,展現出驚人的意志力和 勇氣,自立自強求生存。藉此反映出長期生活在戰區的庫德族人,如何在命運之神殘酷對待下,堅毅地活下去….阿佑每天必須帶著年幼的妹妹,和罹患絕症的侏儒哥哥,到龍蛇雜處的人力市場,等待有零工可打。令人鼻酸的是,這裡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一群群沒爹沒娘的孤兒在討生活,有的甚至還流著鼻水、斷了腿。他們的家人不是死於戰爭、就是誤觸地雷。但這些還不知人生為何物的孩子,只得咬緊牙關爭取工作,哪怕得先和身旁的同伴大打一架…。這天,阿佑兄妹回到村裡,遠遠看見家族親戚正牽著一批載運葬禮的騾子哀嚎前進:那上面正是誤觸地雷身亡的爸爸,阿佑雖然難忍悲傷,但他絕對不能倒下,因為家裡還有四個兄弟姊妹等著他養,尤其是患絕症的哥哥再不趕快籌錢讓他開刀,他就只剩幾個月壽命了。於是阿佑跟叔叔借來唯一的生財工具:能載貨的騾子,準備跟大部分當地青少年一樣,往來兩伊邊界幹起走私的勾當。只是這行業處處 危機四伏,不僅遙遙路上天寒地凍、翻山越嶺,還得隨時機靈躲過地雷和埋伏的打劫者;更可惡的是走私掮客 翻臉 不認帳,辛苦運了貨卻拿不到錢,人吃人的世界比外面冰雪更令人心寒。正當阿佑辛苦賺錢,好不容易可以讓哥哥按時看醫生、給妹妹買上課用的筆記本,叔叔卻私下把阿育的大妹嫁給伊拉克的有錢人當小媳婦,以換取聘金和阿佑哥哥開刀的機會。阿佑雖然憤怒不被尊重,但為了哥哥的命也只能答應犧牲妹妹幸福。然而這真的會是他們苦難命運的終點嗎?《醉馬時刻》和《黑板》、《 風帶著我來 》等片,代表最近在國際影壇大放異彩的眾多伊朗電影裡,難得關注伊朗少數族群庫德族的影片。本片在庫德族區實地拍攝,紀實呈現當地艱苦的外在環境、赤貧的人民生活、和敏感的政治議題,並且以人道、人本的觀點詮釋這些社會文化難題。巴曼戈巴第延續他一貫的紀錄片風格,採用家鄉當地的非職業演員、用他們的母語演出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片中主角三個兄弟妹在現實生活中是真正的一家人,侏儒男孩現實中也真的只剩兩年生命,除非送他到德國開刀治療,但他的家庭不可能有這筆錢…;這些更讓人覺得片中世界的真實和不忍。三年前當巴曼戈巴第為他的短片堪景時,認識了一群往來兩伊邊界走私賺錢的庫德族青年,便以他們的故事拍成了短片《霧中人生》。該片不僅廣獲好評,更贏得許多國際影展獎項肯定,於是巴曼戈巴第繼續貼身觀察這些青年和青少年的家庭,最後決定在發展成一個電影劇本,也就是《醉馬時刻》。這部電影雖然看起來像一部紀錄片,但片中的場景、情節和拍攝手法,卻都是經過導演精心設計的。這部電影整整費時一年才完成,主要是因為資金籌備困難。曾經有位製片答應投資,最後又抽手,讓導演不但得變賣家產,還要向窮困的當地村民借錢來拍片。好不容易拍完了,之後每個後製階段卻又帶來惡夢連連。所幸坎城影展光是看了既沒音樂也沒音效的毛片,就決定將《醉馬時刻》選入「導演雙週」單元,不僅令巴曼戈巴第欣喜若狂,也給他很大的鼓舞,讓他繼續到處籌錢直到影片完成。而巴曼堅持關注族人生活困境的創作企圖,也令人十分動容。果然他的努力和才華沒有白費,《醉馬時刻》一舉獲得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雙料肯定,讓他更有衝勁繼續拍出更多庫德族的故事…。光榮項目2000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芝加哥、愛丁堡、吉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台北電影節

名稱:
醉馬時刻 (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
片種:
--
編劇:
--
導演:
巴曼戈巴第, 巴曼戈巴第
主演:
阿育阿瑪第, 阿育阿瑪第, RojinYounessi
片長:
1小時20分
級別:
待定
語言:
--
上映:
1970年1月1日, Thu (優先場)
已取消上映